巧家五针松守护者
杨霁琴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
引言:2010年11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身边的感动》栏目播出了“树保姆-付洪树”的故事,报道云南昭通巧家县樟木箐村一位53岁护林员付红树,在云南连续的大旱灾情中全力保护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巧家五针松的故事。付洪树的感人事迹与巧家五针松的保护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三年过去了,巧家五针松现状如何?树保姆的一家又有怎样的变化?让我们通过下面这个故事了解更多。
发现巧家五针松
1991年《云南林业》第1期上登载了一封致编辑同志的信——《它是什么树种》,该信的作者巧家县林业局的谢庆尧同志在这封信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当地人称为“白皮松”的树,因其在采集标本鉴定后却无法鉴定究竟为何种松树,只好在杂志上刊登了寻求专家鉴定的信息。这是目前已知的对巧家五针松最早的且较为细致的文字描述。
这则关于巧家县分布有特殊白皮松的消息引起了西南林学院李乡旺教授的关注。他在得到谢庆尧与同事送去的照片及标本后,经查阅中外文献及请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傅立国研究员和薛纪如教授,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树种,将其命名为五针白皮松,并在《云南植物研究》1992年第3期上正式发表为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mata X. W. Li),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巧家五针松。至此,巧家五针松在巧家县林业部门、我国林学界和植物学界许多同志共同的努力下,借助《云南林业》这个科普刊物的沟通交流平台,得以正式发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巧家五针松/黎晓亚@FFI
巧家五针松的研究与保护
自1992年巧家五针松正式发表后,来自不同科研机构院校的相关植物学家对其展开了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的调查与研究。调查表明野生巧家五针松仅在巧家县分布有32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对其分类学及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巧家五针松起源古老,为滇东南地区特有树种,对研究该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演化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巧家五针松在松属中形态特征比较特殊,兼具白松亚属和松亚属两个亚属的特点,对阐明松属系统演化意义重大;为此,国家林业部门与植物研究机构展开了对巧家五针松的研究与保护。
在云南省林业部门与巧家县林业局的努力下,2005年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至此,巧家五针松的保护有了专门的团队和管理机构作为保障。通过专职护林员看管、采种繁育及调查生长状况等方式,药山保护区积极开展巧家五针松就地保护,使这一濒危树种的野生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且数量不断增加。药山自然保护区不仅与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巧家五针松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持续的开展近地保护与繁育工作。
在近20年的巧家五针松研究与保护工作中,保护工作者和研究工作者的故事同样动人和精彩。
巧家五针松保护使者
李文虎,药山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科长。自2002年起开始调查巧家五针松种群至今,不断的带领着保护区工作人员与当地护林员开展巧家五针松的保护。李文虎为人善良,宽厚,在他的带领下,巧家五针松巡护监测、病虫害防治、科研宣教等保护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2010年,在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与云南省林业厅的资助和指导下,药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外救护项目,对巧家五针松进行种群及生境状况调查、开展扩繁试验和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繁育幼苗1500株、同时也开展了对周边社区群众和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2011年和2012年在云南省林业厅资助下,保护区独立开展巧家五针松繁育救护项目。可以说李文虎就是保护巧家五针松的中坚力量,是巧家五针松的保护使者。
待人热情的李文虎,不仅鼓励和激励着保护区的年轻工作人员,给予新人们以指导,同时也关心和爱护着保护区护林一线的员工,与当地的村民建立起和睦信任的社区关系,这其中也包括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巧家五针松的专职护林员的保护故事。
精心管护的巧家五针松繁育苗圃/林吴颖
“树保姆”的故事
付洪树,是巧家县白鹤滩镇杨家湾村樟木箐村民小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与其他村民不同的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巧家五针松专职护林员。也许是注定与树有缘,自1992年起成为一名护林员之后,付洪树的名字便与巧家五针松联系在了一起。20多年的时间里,尽管护林员收入微薄,但是付洪树坚持了下来,在李文虎和保护区其他工作人员的鼓励下,继续坚守在保护巧家五针松的一线岗位,不辞辛苦,甘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树保姆”。
付洪树的家就在巧家五针松分布的山腰上,家后面的一块空地是他专门用来繁育巧家五针松幼苗的苗圃。在这不到20平方米的简易苗圃内,付洪树一年又一年悉心照顾与培育着巧家五针松的幼苗,成功繁育并移栽成活上千株幼苗,为巧家五针松近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听着他娓娓讲述巧家五针松幼苗繁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幼苗营养袋所需的独特配方和条件时脸上会心的自豪与满足,这也许便是“树保姆”最为幸福的生活吧。
2010年云南持续的大旱令巧家五针松面临补水期的严峻考验,在付洪树的感染和带领下,巧家县樟木箐村民纷纷参与到挑水上山以保证移栽的巧家五针松幼苗成活,这一行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而付洪树的执着坚守和对树木的那份热爱与呵护,也感动了更多的人,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这位“树保姆”的感人事迹。
年轻的植物学家与“树保姆”的不解之缘
2014年,已经是江苏农业大学教授的张志勇再一次来到阔别十年的药山保护区。十年后,他作为巧家五针松保护生物学的研究专家来保护区与其他科研人员一同探讨巧家五针松的有效保护。而十年前,曾经还是博士生的他曾经在这一片山林中度过了他人生中一段充实而珍贵的时光。
2000年,就读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张志勇来到了巧家县开展他的博士研究课题——“五针白皮松保护生物学研究”(张志勇教授主张尊重首次命名的原则,维持五针白皮松为其中文名),护林员付洪树接待并协助他开展研究。在那时的艰苦条件下,张志勇借住在付洪树家中,每天同付洪树一起采样,测量,调查……这样一做就是3年,年轻的植物学博士与护林员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那时,张志勇一边做研究一边向付洪树讲述着巧家五针松保护的意义,付洪树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着自己朴实的保护理念,也正是在这样的互相影响下,他们成为朋友并各自在保护的道路上前进。
10多年过去了,当再次返回故地,张志勇不禁回忆起诸多历历在目的往事。而他与付洪树再次相见的那一刻,我们体会到的是两人久别重逢后真挚的喜悦与感慨。没有过多的言语能够形容两人内心真实的感受,也许看看山上那些保存完好的巧家五针松和移栽成功的幼苗就能够说明一切。
对巧家五针松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是张志勇在研究领域交出的第一张优秀的答卷,如今的他也已是领域内小有名气的教授。而当年一起工作的护林员付洪树也在他的影响下坚守巧家五针松至今。这一对忘年交,在保护巧家五针松的道路上,惺惺相惜,并肩作战,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都献上了完美的答卷。
与树结缘的“树保姆”付洪树/林吴颖
写在全球最濒危100种物种名录之后
2012年,巧家五针松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全球最濒危的100种物种之一,这一消息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这一树种的关注。虽然开展保护工作多年,但巧家五针松野生种群数量极小、自然更新极少、分布地单一依然困扰着一代代的研究者和保护者。2012年,药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巧家五针松救护与繁育项目”,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的团队合作,希望能够在人工繁育之外寻找种群自然更新与繁育的突破。与此同时,张志勇教授也提出寻找巧家五针松新的野生种群也是较为可行的方式。更多的研究和合作是改变巧家五针松濒危现状十分必要的方向。
让我们期待,在列入全球最濒危100中物种名录之后,巧家五针松的保护能够更加有效,能够为中国濒危植物的保护贡献更有力的支持。
(感谢药山保护区李文虎提供素材并修改,张志勇提供巧家五针松发现与研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