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伊始 五年一恒 未来在望

——FFI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项目总结、回顾与展望


2013:在探索中寻求创新(弄岗&南宁站)

林吴颖


初见的印象


2013年的伊始,我迎来入职FFI不久的一个新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也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一年。兴峰的职位调动、晓亚的产假,把新入职半年的我,推到了植物项目的前线。虽然经历过2012年良凤江培训工作站的洗礼,但面对植物项目全盘的协调工作,我也经历了从彷徨到摸索到突破的各个阶段。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心翼翼中,我跟濒危植物保护网络的成员们有了更多交流和接触,对各个保护区开展濒危植物保护现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迎来了一名新的植物项目员工——霁琴,并且在2013年的下半年,全面开启了我们2013年共同的冒险旅程。


如果说“花坪站”留给我的是传说中的印象,那么“良凤江站”给我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触动。虽然也曾经接触过一些保护区工作者,但是看到这么多为植物保护而热情付出和真诚努力的人们,感受到他们不知疲倦的求知欲和勇敢的怀疑精神,我真正相信了濒危植物保护不会死亡。那么走过弄岗站和南宁站的植物团队和我们每一个人,又收获了什么呢?


传承与创新

2013年,我们思考的最多的,就是传承与创新。从花坪到良凤江,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工作站走过两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培训模式:培训课堂+讨论互动+实践,在课堂之余,还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这些宝贵的传统,都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使其更臻完美。而沿袭下的传统中还没有考虑过的传播性和公众参与性,也许是值得尝试突破之处。于是,在以培训为主体的弄岗站基础上,我们精心设计了南宁站的公众传播活动。


如果说弄岗站更多是传承了前面两次工作站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和完善,那么南宁站的“濒危植物保护沙龙”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冲破传统的桎梏,将濒危植物保护工作者、将保护区以及濒危植物保护的理念带到公众面前的一次大胆的试验。


在弄岗站的培训过程中,也有点点滴滴的改变,比如社区的参与性,比如将项目申请的培训与小额资助项目申请相结合,比如从注重保护技能到强调沟通和人文关怀。弄岗站,开启了濒危植物小额资助,催化了7个濒危植物保护项目的诞生。弄岗站,使保护区与社区的联结更加紧密,使保护区对社区和社区参与保护的理解发生了转变。而当你感受到这些变化有你的一份努力在其中时,便会倍感欣慰。

培训的最后一天,大家从弄岗的社区出发,到达都市中的广西大学,紧锣密鼓的又准备起了濒危植物保护网络与公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南宁站:“濒危植物保护宣传日”。如果弄岗站的培训还只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探索的少量调料,那么广西大学的这次宣传日活动就是一道变革式的新菜翻炒。而再一次在广西林业厅保护处的支持下,宣传日活动也成为了2013年度的“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的招牌活动。


在这一天之前,濒危植物保护网络还是一个半封闭的小圈子,有会员型保护区工作者的直接参与,各领域的科学家、社会学家、保育学者、传播专家等的协助和指导,也有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建议。这个圈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具体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增加新的成员和力量,但这个圈子却与公众太有距离感。濒危植物保护既不是一方的事情,也不是一方之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她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群的普遍关注,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影响。因此,在培养核心保护者的能力的同时,突破核心人群、传播濒危植物保护的理念,扩大濒危植物保护的关怀人群,才能最大范围地传播保护的影响力。而这种传播的技能,也同时是我们所有核心保护者应该掌握和突破的。


在精心策划的宣传日活动中,重头戏是半天的“植物之美——濒危植物保护沙龙”。这场别开生面、史无前例的沙龙中,我们挖空心思、竭尽所能地发挥着我们对一场公众活动的想象,尝试了以街头采访的镜头切换来听普通公众对濒危植物、对保护区的理解。我们还参照TED富有影响力的方式,特邀了六位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讲者带来的关于植物保护的微讲座,带领在场观众领略了“被忽略的植物之美”、社区在自然保护中的力量、木兰保护者的奇妙之旅以及来自保护区的努力和思考。在嘉宾讨论环节,我们特意邀请了来自政府、高校、NGO、企业、保护区的嘉宾与全场观众一起探讨濒危植物保护和保护区的角色,中间还穿插了“保护明星秀”、“自然摄影作品颁奖”等活动。虽然过程中也经历了各种设备故障、参加人员不足等问题,但最后的反响却是令人鼓舞的一片掌声。半天的沙龙活动如同一场视听盛宴,使参与者对濒危植物有了“美”的认识、深刻的体悟,也对一线保护工作者的工作更加了解和认同。

室内有沙龙,室外还有半天的户外摄影展、保护区宣传展和义卖会,也吸引了数百名路人驻足。我们策划的这一次保护区与公众的亲密接触,就是希望使保护区不再偏居一隅,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走向公众,也希望公众对濒危植物保护更加关注,体悟到保护工作的艰辛并进一步产生对保护工作者的敬意,最终更加积极主动的支持和参与濒危植物的保护。而这一天,虽然活动本身的影响力只局限于参与的人群,但是这些参与者对濒危植物保护的认知和态度,都发生了变化。而在宣传日之后的一个月内,在广西各大高校持续开展的“守护植物”后续活动,也延续着这次活动的热量。

酸甜苦辣


2013年丰富的培训内容和光鲜的活动形式背后,是植物项目整个团队辛苦的耕耘。还记得整个筹备阶段历时数月,其中工作最紧张的是在工作站开展前的两个月。我和霁琴两个人,天南地北分隔两地,每天通过互联网和电话交流、沟通着每一个细节。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末假期,只为了把事情做得更细致一点,更有创意一点,更完美一点……期间,晓亚和兴峰也不断地给予中肯的意见和指导。在整个工作站进行的过程中,我们还拉上了亲朋好友和南宁的各位同事一起来与我们一同努力作战,而阵容不可谓不强大。最后顺利的落幕,虽然结果并不那么完美的,很多地方还有改善的空间,但是当我们松下一口气,结束了几个月的身体与精神折磨后,静下心来才体会到,至少我们的这份拼搏与努力,是没有瑕疵的。而这,正是我们这一年献给自己最厚实的一份礼物。


如今,步入2015年的我们,也都即将奔赴不同的岗位和人生目标。然而,2013年的一幕幕,一定会镌刻在我们心间,变成记忆中闪亮的一段时光。


【作者简介】

林吴颖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获得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环境学硕士学位。2012年加入FFI中国项目团队,主要协调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项目、负责广西北部湾近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迁徙水鸟监测项目,参与广西喀斯特洞穴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长臂猿栖息地恢复项目等。

代表植物兰。“碧草生在幽谷中,沐日浴露资从容”。研究兰花4年,欣赏兰花的多样和生存的智慧,更钦佩古人所推崇的兰的从容不迫、淡然处之、君子之德。所谓空谷幽兰,形容山谷中优美的兰花,更形容十分难得的品德,常用来比喻君子人品高雅。守护濒危植物的人,也常常有着偏安一隅、默默奉献的高贵人格和隐士风范。




人人都是自然保护者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桂ICP备19000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