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伊始 五年以恒 未来在望

——FFI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项目总结、回顾与展望


不止的旅程(记2014木论站)

杨霁琴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


2014年,是我来FFI参加植物保护工作的一周年,我完成了从一个纯粹的植物爱好者到一名植物保护思考者的转变,也是一个不断向所有在植物保护前线的前辈学习的过程。



我所参加的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项目的工作,从最开始的定位就是我尊敬的:针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一线植物保护技术人员,那也是最直接的植物保护工作者,我也有了与他们接触的机会,更多的去了解他们。


记得在2013年9月参加弄岗站第三次培训会的时候,我还是懵懂的生涩新人,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大量的新知识新工作方式,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中努力的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正是那段时间的经历让我下了决心去参与更多的植物保护,去学习更多的植物保护的技术和经验,去向植物保护一线的先锋学习。


到了2014年的木论站,虽然任务依旧繁多,所有人依然很忙,但是植物项目整个团队的合作给我了很好的鼓励。我们分工合作的非常好,所有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家互相磨合成为一体。在12月2日总结会议开始的那天,我的心情是从容的,因为我知道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且充满了成就感。


2014年是能力建设项目总结的一年,为了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去总结过去几年来我们的工作和经验,也更是为了未来新的启程和发展。以怎样的形式去开总结会,我敬佩的晓亚和吴颖想了很多个方案,一直不断的在讨论和修改,这份心意很让我感动。是的,不光是简单总结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如何更好的发展,开展更深入的工作,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长久的策划,我们最终确定了创新-实践交流会的方案:整理出往期不同专题的濒危植物保护技术指南,结合最新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探讨,构成了我们木论站的基本框架。而交流会的方案也得到了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的认可,并作为交流会的联合主办方与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和互动。


技术指南的总结与梳理,与专题主讲专家的不断沟通,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又上了一次课,知道了哪些是需要强调的重点,也更加了解我们的濒危植物保护技术指南的特点。会议上每个专题由专家强化技术要点,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的培训学员做实践案例分享,所有人共同来讨论技术指南的修改与完善,这个过程是我受益匪浅的过程。


当然,我们的会议除了日程略为紧张的技术框架总结与讨论,也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无人机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当兴峰讲着他所喜爱和热衷的无人机参与的保护工作,看着他们帅气的工作团队,我好像也跟着无人机飞翔在蓝天,看着地面生机盎然的森林,真是一项酷炫又令人激动的保护创新。


让人心情激动的还有自然标本馆,看着陈彬老师一一介绍自然标本馆的功能,亲切又不失专业。想象一下长久以来一直非常喜爱的网站,幕后大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作报告,是不是像见到偶像一样激动!我所尊敬的植物老师在吴颖的影响下使用起不熟悉的微信,亲切的加我微信都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就好像是一个植物保护大家庭一样,我们相聚,我们相知,温暖而又开心的度过了木论的时光。


木论站的时间是短暂的,会议上有开心喜悦的欢笑,也有感动和不舍的泪水。FFI植物保护项目经过了4位主要参与人员:晓亚、兴峰、吴颖和我的努力,也即将带着收获和感动走向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这段旅程和记忆都是我们所珍藏的,植物保护的旅程也都不会就此结束。


祝福我亲爱的植物保护项目团队越来越好,也祝福所有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网络的成员工作越来越顺利,濒危树木得到更好的照顾和爱护,可以看到更多的森林与大树。


【作者简介】

杨霁琴:寻找最美的自己。


兰州大学2010届生物科学学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13届植物学硕士。2013年加入FFI中国项目团队,参与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项目、长臂猿栖息地恢复项目以及两种濒危冷杉的保护项目。来自西北的姑娘,来到了西南来开展植物的研究和保护。相信她已经在这长途旅行中邂逅许多美好。


代表植物:木槿。我很喜欢木槿,或者说这个槿字。“木”与“堇”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木本植物,其花朝开暮闭,为时短暂”。有一首歌里写木槿花:温柔的坚持,优雅的守候。虽然少了些潇洒,但也许就是最美的自己。




人人都是自然保护者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桂ICP备19000810号